“博物馆之夜”的中国文化之光
2014年5月17日伊尔库茨克孔子学院应邀参加了当地的“博物馆之夜”活动。博物馆之夜活动主要是吸引市民,特别是青少年了解自己的国家的文化和世界的文化。这一活动1997年起源于德国,之后在世界普及开来。2008年伊尔库茨克首次举办了这样的活动,并成为了该市传统活动之一。伊尔库茨克有多家博物馆,每家博物馆都在这一天分别举办各自具有特色的文化活动:有的举办服装展,有的举办绘画展,有的举办电影展等等。
在新建的伊尔库茨克历史博物馆设立了“亚洲之窗”展厅,活动的主题是“东方智慧”。博物馆专门邀请孔子学院前去做中国书法展示和茶艺表演。在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的留学的辽宁大学隋易霖和安东及其他两位女同学在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鄢长清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这次活动。
晚上六点观众陆续进入展厅,隋易霖同学在其他在两位中国姑娘的协助下,开始了茶艺表演:中国姑娘身着旗袍,亭亭玉立。像春风拂面的温杯,如祥龙行雨的注茶,四溢的茶香令在座的俄罗斯客人们心旷神怡。客人来了一批又一批,茶叶泡了一壶又一壶,有的客人竟然一次品尝了几种茶还舍不得离开。活动进行五个小时,中国姑娘没来得及片刻休息,累得有点儿站不住了,但没人叫苦,她们说,看到俄罗斯朋友那么喜欢中国茶,非常高兴,累一点儿也值得。
书法展示同样令俄罗斯客人赞不绝口。有的客人在书法桌前驻足观看,觉得用毛笔写字就像绘画,有一股神奇的力量。有一位俄罗斯老者边观看边说,这不仅仅是写汉字,这完全是一种艺术;有的客人按捺不住好奇心,拿起笔跃跃欲试,请中国朋友教他们没如何执笔,如何运笔,如何写出每一个完整的汉字;有的小朋友学的更起劲,如果妈妈不催促,恐怕学起来没完;有的客人请中国朋友为他们写几幅字,带回去留作纪念:有的请写名字,有的想要“力量 ”,有的愈求“智慧 ”,求“福 ”的有,求“财”有的。但更多的客人喜欢的是“爱”字。看起来不分国度,不分种族,爱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字。所以我们孔子学院传播的不仅仅是中国文化,而是全人类共有的理念----那就是爱。
孔子学院工作办公室
2014年5月21日



